小學生樂高拼砌征月任務美國獲獎 帶隊老師:動手學編程比較生動有趣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6/10 17:26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6

分享:

分享:

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早於學界推行STEM教育前,已全方位推動科技教育,一班小四STEM校隊在4月時,以自製征月模型,勇奪世界級STEM比賽「FIRSTR LEGO League Jr.」的編程奬項「Discover and Program Award」。學校共有兩間STEM教室,剛啟用的樂高室共花60萬興建,專供小一至小六上用樂高研究,提升學習STEM的動機。

樂高室投資了40萬購入多元教具,作STEM課程之用。常識科庾老師表示,雖然樂高組件已提供了說明書,但所有教案會再經老師編訂,原創性很高。

他舉例小四全級都會學習砌模擬地震儀,小朋友對用平板很快已掌握。

其實拼砌能力不分男女,但女生比較細心,拼砌時可能較常去找小零件,美化作品;地震是常識科主題,在樂高課堂他們會模擬不同房屋高度,並用編程控制摩打的遙動波幅,對應出抗震結果,再延伸出心得,比一般上堂用書學習會生動很多。

今年小四的林酲、蔡鴻林、翁太懋、伍晞汶、鄭建熙,以研究征月模型去解決月球上的4個問題,包括溫差、食物和水源等等獲獎,學生作品全是自己親手拼砌,老師沒太多參與。

得獎學生(左起)蔡鴻林、林酲、伍晞汶、翁太懋和鄭建熙。(陳智良攝)

學生以這模型拿到「Discover and Program Award」。模型右方的地底基地最難搭建。(受訪者提供)

共用100小時搭建

他們謂設計了兩個不同的程式,令主機可以透過感應器偵測不同的情況,唯一的女生伍晞汶謂最難是研究地下基地的活動門上落。晞汶謂:

因為摩打馬力有限,活動門很重,需要用齒輪組啟動,要找適合的零件,及要測試很多次。

老師指導同學,共用100小時搭建模型。他覺得小朋友能耐已超越一般小學生所能做到。

學生很少放小息、一放學做完功課,情願留在STEM室到5點才走,他們覺得砌模型也沒有對和錯,故過程是很開心。

建熙喜歡科學,自小已愛玩樂高組件。(陳智良攝)

得獎學生同謂玩樂高是超級開心。其中台灣出生的建熙,4歲已砌樂高,父母因見他自小沉迷科學,自細已給他看科學雜誌,而因家住將軍澳,見到小學注重科技教學,故讓兒子入讀。

建熙說:

爸爸知道學校用樂高組件WeDo2.0教學,提早買了同一套給我實習。我夢想是成為樂高設計師或考入NASA當工程師,故現在不斷閱讀科學雜誌。

學校由小一起已有樂高堂,校方會在小二至小六中提拔尖子,現時共有15人。 

小六用先進組件研究海洋公園機動遊戲。(陳智良攝)